洛奇蓄电池MPC12-150通讯及电力设备
洛奇蓄电池PMC12-150 MPC系列参考
洛奇蓄电池详细介绍
*使用寿命10年以上。
*容量5.5-220安时(20℃)
*再充电时间短。
*可与任何符合DIN41773规范中IU-特性的电池充电器相连接。
*采用特殊的电池单元结构及电解质自放电特性。
*在深度放电或充电器出现故障期间,允许电池在四星期内进行再充电。
*防洪水:气管向下,在水下5米深的地方仍能防止进入气体通道里。
*防腐蚀:由于端子密封,电缆也有树脂和硅化合物,所以防腐蚀。
*绝缘:零部件密封(绝缘电阻>5MΩ)。
*在性能和结构方面符合DIN、BS和IEC规范。
电池内置入计算机
智能电池技术的原理是很简单的,在电池内置入小型计算机来监视和分析所有的电池数据,以预报剩余电池容量。剩余电池容量可以直接换算成便携式计算机的剩余工作时间。与原始的仅靠电压监测的容量测量方法相比,可以立即使工作时间延长35%。
遗憾的是,智能电池技术也就只能做到这么多了。除非可以和充电器电路互相通信,他们不可以确定其操作环境或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在“智能电池系统”环境下,在特定的电压和电流情况下,电池请求智能充电器对其进行充电。然后,智能充电器负责根据请求电压和电流参数对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器依靠自己内部的电压和电流参考调整自己的输出,以与智能电池请求的值相匹配。由于这些基准的不准确度可达-9%,所以充电过程可能在电池只是部分充电的情况下结束。
对充电环境的更详细了解可以揭示出更多影响锂离子电池充电效率的问题。即使在Zui理想的情况下,假设充电器的度为,充电通路上位于充电器的电池间的电阻元件引入了额外的压降,特别是恒流充电阶段。这些额外的压降导致充电过程过早地从恒流进入恒压阶段。
由于电阻引入的压降随电流降低会逐渐减弱,充电器Zui终会完成充电过程。但充电时间会延长。恒流充电过程中能量的转移效率要高一些。
系统或元件的等效电路模型是分析阻抗扫描所产生数据的基础。这种模型通常是所连接的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组合以便模拟该系统的电特性。我们要找的模型就是在不同频率下其阻抗要与测得的阻抗特性相匹配。在理想情况下,选择模型的元件和互连方式以表示特定的电化学特性,而且要基于该过程的物理特性。可以采用文献中已有的模型,也可以根据经验建立一种模型。
在根据经验建立模型的情况下,要在经验模型和测量数据之间找到匹配。因为模型中的元件不一定总是符合电化学过程的物理特性,所以可以单独构建模型以便得到匹配。通过逐步增大或减小元件的阻抗直至得到匹配,便可以建立起经验模型。通常根据非线性Zui小二乘法匹配(NLLS)算法原理来完成模型的建立。借助于计算机,利用NLLS算法先初步估计模型参数,然后逐步改变每个模型参数,Zui后得到匹配结果。采用软件叠迭代处理直至找到可以接受的匹配结果。
数据分析和等效电路模型都应当非常小心对待,而且要进行尽可能多的模型验证。虽然通过增加元件数量几乎总可以建立一个非常合适的模型,但是这样并不能认为它就代表了系统的电化学过程。一般说来,经验模型应该采用尽可能少的元件,而且应当尽可能采用基于系统电化学过程理论基础的物理模型。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兴桥大街1号南楼203室
- 电话:17801383892
- 老板:李硕
- 手机:17801383892
- QQ:3320481530
- Email:3320481530@qq.com